廠家與用戶關系的變化推動商業模式的創新。越來越多的廠商從賣產品向賣服務轉變,或者賣產品與賣服務并重,比如免費送產品但按全生命周期收取服務費,或者采用設備租賃方式代替產品出售方式。同時,鼓勵用戶參與。如用戶提出需求,廠家利用智能制造系統生產個性化產品;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提出產品改進意見,廠家不斷更新軟件提高產品性能。廠商的商業模式從關注硬件的“長周期質量”向軟件和服務的“快速迭代”轉變。過去主要圍繞產品生命周期的質量開展研發和生產,以更好滿足用戶需求;未來廠商在重視產品質量的基礎上還要更加關注快速鎖定用戶,通過與用戶互動實現產品“快速迭代”,依靠持續升級軟件來響應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。因此,產品的價值逐步下降,服務的價值逐步上升,賣產品向賣服務轉變成為新的趨勢。
3.大數據成為企業重要資源。智能化產品在制造和使用過程中產生了大數據。例如,海爾正在運行的空調智能制造生產線上有1.2萬個傳感器,每秒鐘采集1.5萬條信息,每天產生3.2G的數據。對用戶來說,每一筆訂單實時可視;對工廠來說,每個生產環節都實時監控、提前預警、記錄在案。再如,不同地區海爾空調用戶的使用習慣、使用方式、設備健康狀況等數據,都通過網絡進入了海爾的服務器,為廠家優化服務提供了重要信息。
從用戶端獲取的數據可以挖掘用戶的潛在需求和分析產品的優缺點,為企業優化產品設計、提高產品品質提供持續改進的方向,為引入新的服務提供重要線索。從制造中獲取的數據,可以記錄產品的制造過程,這些數據與產品使用數據相關聯,可以分析出最佳制造模式,優化制造過程。大數據分析可以完善智能制造的相關參數,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,減少對專業技工的依賴,進一步加速機器換人的進程。
4.企業之間的競爭演變為產業生態圈的競爭。產品智能化為豐富用戶服務打開了無窮的空間,進而形成了巨大的產業生態圈。從用戶端看,智能產品將產生大量的服務,如國內一家機床企業開發出智能機床后,編程服務成為新的業務;國外一家企業在網球拍內置智能模塊后,利用球手運動的數據提高球手訓練水平成為新的業務。從企業端看,智能平臺可以搭載各種形式的應用,為用戶提供差異化服務。由此,用戶選擇產品時考慮的因素將從產品提供商擴展到產業生態圈,參與服務企業的數量越多、實力越強,用戶獲得的服務質量和種類越多,在市場競爭中就越容易獲得優勢。
在智能產品的完整生態圈中,企業大致可以分為四類:零部件企業、整機企業、信息平臺企業、應用服務企業。其中,信息平臺企業將在多數產業鏈中占據主導地位,因為該類企業擁有用戶和產品的信息優勢,這些數據資源可以轉化為技術創新和市場份額。一些大型的制造企業都在建立自己的信息平臺,如華為建立了面向手機用戶的云服務平臺,海爾建立了面向家電用戶的云服務平臺。最為雄心勃勃的企業是全球制造業龍頭企業通用電氣,該公司正在為工業互聯網打造開放的Predix平臺,為接入設備提供安全監控、工業數據管理、工業數據分析、云技術應用等四大類服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