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大規模定制解決方案平臺,目前海爾定制全周期只有30天,是業內平均水平的一半,不入庫率高達69%。“我們已經不是家電制造商,而是基于物聯網的服務提供方,致力于和用戶一起定制更加智慧、便捷、舒適的生活。” 海爾COSMOPlat大規模定制總經理王曉虎說。
對標國際是方向
從“保底線”到“拉高線”,標準引領品質革命
國際市場是檢驗品質革命成果的“試金石”。中國產品走向國際,首先就要對標國際先進標準。 “品質革命的主角是企業,作為政府部門、行業協會,幫助企業做好對標工作、找準差距是一種正向引導。”賈福興說。
數據顯示,目前我國國際標準的轉化率(即國際標準被國家標準、行業標準等國內標準采納的比例)整體已達85.47%。與國際標準相比,我國部分標準還有一定差距,處于跟跑狀態;較大部分中國標準與國際標準水平基本一致,處于并跑狀態;還有部分標準領先于國際標準水平,處于領跑狀態,如煙花爆竹、絲綢、中醫藥、家用電器、高鐵、民用核電、網絡通信、特高壓交流輸電等領域。國家標準委主任田世宏介紹,到2020年,我國重點裝備制造業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將達到90%以上,主要消費品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達到95%以上。
今年,國家標準委將繼續開展與國際先進標準的對標工作,“我們力爭通過3年時間,一個企業一個企業、一類產品一類產品地開展企業實施標準與先進標準的比對分析,找到差距,開展達標行動。”田世宏說。
需要指出的是,“國家標準常常是妥協的產物,更多起到‘保底線’的作用,龍頭企業的企業標準、團體標準才能真正‘拉高線’。”陸燕蓀說,我國的團體標準制定工作剛剛展開,行業協會責任重大,希望我國的團體標準也能多點開花,擁有真正的市場影響力。
除了標準引導,品質革命還需要投入真金白銀,政府的保駕護航必不可少。“由于辦證等制度性交易成本過高,許多企業不得不降低必要的成本投入,產品質量也隨之降低。”陸燕蓀說,這些無形的束縛將影響企業進行品質革命的熱情以及最終的效果。他表示,政府部門應做好政策和制度環境的有效供給,特別是要完善市場準入,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,加強市場監管,嚴打假冒偽劣,防止劣幣驅逐良幣,為企業進行品質革命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。